唐朝瓷器潮州

唐朝瓷器潮州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唐朝瓷器潮州,以及潮州有什么文玩对应的知识点,文章可能有点长,但是希望大家可以阅读完,增长自己的知识,最重要的是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可以解决了您的问题,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

  1. 潮州有什么文玩
  2. 潮州开元寺的历史介绍
  3. 潮州茶传说

[One]、潮州有什么文玩

大吴泥塑是广东潮州地区的传统手工艺品。起源于南宋,盛于清末和民国初年,制作采用雕、塑、捏、贴、刻、印、彩等技法,作品以戏剧故事人物组合、人物头像为主,形象生动逼真,据了解,“大吴泥塑”与天津“泥人张”、无锡“惠山泥人”并称为我国三大泥塑。2008年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

潮州木雕,广东省传统美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潮州木雕历史悠久,始于唐代,盛于明清。它应用广泛,题材丰富,民间传说、古今人物、花鸟虫鱼、飞禽走兽、江海水族、戏剧故事等都是其常见的表现题材。

[Two]、潮州开元寺的历史介绍

开元寺位于广东省潮州市区中心。前身为荔峰寺,唐代开元二十潮州开元寺

六年(738年)敕建开元寺,元代改为“开元万寿禅寺”,明代称:“开元镇国禅寺”,又称”镇国开元禅寺”,加额“万寿宫”,俗称开元寺一直沿用至今。向为历朝祝福君主、宣讲官府律令之所。以地方宽敞、殿阁壮观、圣像庄严、文物众多、香火鼎盛而名闻遐迩,为粤东地区第一古刹,有“百万人家福地,三千世界丛林”之美誉。

始建时占地百亩,历代沧桑,隆替不常;迄今尚存不足四十亩。经宋元明清及今,先後十次大规模修建,其建筑格局大致分为三部:中轴为照墙、山门、天王殿、大潮州开元寺

雄宝殿、藏经楼、玉佛楼。东侧为客堂、地藏阁、斋堂、僧舍、不俗精舍、祖堂。西侧为方丈室、观音阁、慧业堂、僧舍、诸天阁、形成宠大的四合院式古建筑群。其主要殿阁均为木石材料,凭木榫紧密衔接,用龙头斗拱迭起支撑,层层向上散开,比较多达十一层,承受殿顶的巨大压力,殿顶为四重檐、双滴水,有鸱尾和双龙夺宝装饰,琉瓦彩甍丹墙,蔚为壮观。经历一千二百馀年地震、海潮、台风、雷电、冰雹等自然灾害,以及历代战乱、人为摧残而又不断修建,至今仍保持着唐宋宫殿式庄严肃穆的建筑风格。据当代古建筑专家考证:日本著名东大寺佛殿的宋代建筑模式,与现在开元寺天王殿一模一样,证实了天王殿为宋代建筑,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经常有国内外的建筑学院组织师生至此观摩学习,被誉为“古代建筑艺术明珠”。

本寺唐宋元明清民国历代文物,经文革十年劫难,大量被毁,而所存仍然甚富:天王殿、大雄宝殿前四座石经幢,分别为5米8层、7米25层,由石雕构件迭砌而成,乃开元寺始建时所造,已历一千二百馀年,虽石表严重剥蚀、图象斑驳,但其线条明快、手法凝炼的雕刻如力士、覆莲、双龙夺宝等图案以及《准提咒》、《尊胜咒》及梵文尚隐约可见。潮州开元寺地图

本数据来源于百度地图,最终结果以百度地图数据为准。

大雄宝殿前栏楯和殿前月台围栏78块,分别雕刻“释迦牟尼潮州开元寺

出家”、“白马窬城”、“青山断发”等佛教故事;珍禽异兽、奇花异草,触目皆是。栏正中“佛日增辉,法轮常转;皇风永扇,帝道遐昌”的石刻大栏板,每字如斗大,也是唐代佛教艺术文物。

大殿内一座造型典雅精巧的红铜香炉,炉沿镌刻汉文“开元寺禅堂香炉一座永远供奉三韩弟子任国祚”。(三韩是新罗、百济、高句麓,即今之韩国与朝鲜),据传为唐代来此参学的韩国僧人所赠,1986年中国佛教协会赵朴初会长莅寺时,曾驻足观赏良久。

殿内东侧悬挂着重三千馀斤、高1.7米,口沿105公分的大铜钟,是宋代政和四年三月(1114年)潮州金刚经社铸造供奉开元寺的,钟面平滑,工艺精良,无砂眼铸痕,历数百年天天撞击,至今仍音声悠扬,完好如新。

文物室中陈列着元代泰定二年(1325年)似陨石雕就的大香炉,六层圆形,高1.4米,重950斤,底层以八个兽头作炉脚,第二层呈八棱形,分别雕刻八幅梅花鹿动物浮雕,三层、五层分别雕覆莲瓣,巧妙衔接呈球状的第四层金束腰,第六屠为炉体最上层,呈正圆形口沿,宣径达84公分,口沿边高18公分。上刻飞天图纹浮雕,炉口阴刻铭文:“大元泰定二年,岁次乙丑二月八日奉政大夫连州知州兼农事徐震谨舍石香炉一座入於潮州路开元万寿禅寺永充供养”。整座香炉设计独特,线条流畅,素有“天上的材料,人间的工艺”之称。

大雄宝殿东侧通廊斋堂前,悬挂着铸於元代至正六年丙戌(1346年)的铜质大云版。上有铭文,工艺精美,经六百馀年风雨侵蚀,天天敲击,仍完好如初。

寺内还有一座金漆木雕千佛塔为潮州明代的木雕精口,塔高六尺,呈六角形,计有七层,各层图案变化多端,金瓦翘檐,各悬风铃,门户相望,栏循交错,各层圆拱门之内,均刻佛像,门前则分别雕十八罗汉、二〖Fourteen〗、诸天神像,塔顶坚五层玲珑剔透小塔。整座千佛塔,结构复杂,精雕细刻,有很高的工艺和文物价值,是古代广东境内四座千佛塔之一。此外,尚有长九尺,高五尺,多层相迭,雕刻奇花瑞兽的金漆木雕大香案,上刻“万历七年岁次已卯季冬朔旦东莆陈妙月喜舍”。

藏经楼中,珍藏着清代乾隆年间《龙藏》一部,系当时年居八十高龄的开元寺方丈静会法师餐风饮露,步霜踏雪,历尽艰难险阻,跨越万水千山,晋京所请,共7240卷,分装在724函中,当年只印100部,迄今完整保存下来的已屈指可数。1987年国家文物局和国家出版署批准重印“龙藏”,因乾隆下诏撤毁部分经版和经书,致全书残缺不全,为补齐全书,文物出版社派员走访全国十多个省区寻找底本,以补缺损,最後在这里找到被乾隆毁版的四函经书,得以补版,足见其珍贵之极。寺中还有智诚法师抗日战争期间闭关三年刺舌血书写的《大方广佛华严经》一部,八十馀万字,字字端楷,一丝不苟。时人赞曰:“三年般若心参透,一部华严血写成。”

寺内墙壁各处,镶嵌着众多官府文告和历代开元寺重修碑记石刻。1961年被确定为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3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重点开放大寺。潮州开元镇国禅寺向为十方丛林,住持由僧众推举;清代乾隆元年(1735年)礼请密因和尚任住持之後,改以曹洞法裔相承为住持。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恢复十方选贤制,近数十年来,住持分别由临济、曹洞、黄檗法裔出任。1950年纯信和尚被公推为住持,他曾发心代众生受苦而焚去二指。在极左路线重压下,为了保全开元寺,他上书中国佛教协会反映情况,使肉菜市场从寺中迁出,又带领僧众种田、办酱油厂和柴炭门市部以自养;整修殿宇、重塑天王像,在任十六年,诸多建树,在文化大革命期间被逐返乡而逝。改革开放後,住持慧原法师发大菩提心,多方奔走筹划经营,在海内外善信资助下,六载重修,使梵宇重光。1991年定然法师住持开元寺,订规立约,整肃道风。泰国华侨领袖、大慈善家谢慧如先生资肋七百馀万元在风光绮丽的韩江大桥东侧山麓兴建泰国式佛殿一座,每年均有数以十万计的侨胞、国内外高僧大德至此观光。1992年,定然法师在原来僧伽培训班基础上,恢复岭东佛学院(1933年太虚法师创办,1935年因经济困难停办),礼聘德才兼备的法师任教,现已毕业三届学僧。1996年耗资五百馀万元,在开元寺西侧兴建占地二千馀平方米的园林式教学楼,其格调与开元寺主体古建筑相协调。2001年06月25日,潮州开元寺作为唐至清时期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2000年2月19日,开元寺大悲殿举行奠基仪式,2001年2月9日正式鸠工启建,2005年4月历经四年精心构筑的巍峨大悲殿竣工。大悲殿在开元寺东侧(历史的原因,这里曾成了小商品市场和群众电影院),重檐歇山,红墙碧瓦,面阔30米,进深25米,(连脊)高12?85米,总面积38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600平方米。工程造价3300万元,海内外善信捐资900万元,开元寺自筹2400万元。殿身面宽5间,进深4间,面积800平方米。山门、回廊、僧舍等建筑面积800平方米。匾额“大悲殿”,为香港世界潮学大师饶宗颐教授所书。殿外周墙10幅青石浮雕、通雕和圆雕,其内容是《观经》里234个佛经故事,殿周有18根蟋龙大青石柱,荟萃了佛教文化特色和地方建筑、雕刻艺术,丰富了开元寺的景观,又为海内外信众和广大游客提供了一个新的朝拜观光的胜地。开元寺大悲殿内供奉的86尊应身化像,是国内第一座供奉86尊汉白玉观世音菩萨大悲化身像的殿阁,是国内佛教汉白玉观世音化身像比较多的殿阁。大悲殿的艺术装饰,风格古朴敦厚,造型秀美,色彩绚丽,体现了佛教文化的内涵以及地方传统技艺,是古人智慧与现代智慧相结合的结晶。

广东潮州开元寺泰佛殿,位于韩江大桥东侧,慧如公园对面。是开元寺方丈定然法师发启,旅泰侨领、大慈善家谢慧如(1913—1996)捐巨资敬建,经国务院宗教事务局批准,由潮州市自行设计、施工的中国大陆首座规模宏大的泰国式佛教梵宇,于1992年元宵落成剪彩,4月11日又举行泰式铜铸大佛开光法会。这是中泰友谊的一朵新花,中外佛教交流的硕果,为潮州历史文化名城添彩。泰佛殿位于东山路慧如公园对面山麓,泰佛殿门额“开元寺泰佛殿”由原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书。泰国的寺庙有泰国艺术博物馆的美誉,在名城潮州建成的这座仿泰国云石寺的建筑物,极富泰国特色,重檐多面式屋顶装鱼鳞瓦、封檐板装向上的黄色图形,柱头翘角是龙凤呈祥之意,山墙的装饰、门窗的顶尖形集中了泰国古代的造型艺术,充分体现了雄奇、精巧的异国情调。对于中国人,足不出国就能领略异国风采;对于侨居泰国的潮人更有一番情趣。

[Three]、潮州茶传说

〖One〗、远在4700年前原始社会的仰韶文化母系氏族时期,我国先民便发现茶树并形成饮茶习俗。潮汕人饮茶的风尚,无疑是受到中原饮茶文化影响的。随着中原汉人不断南迁,带来了中原地区的饮茶习惯,对潮汕茶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Two〗、唐以前,粤东地区属百越诸族聚居地,后来有浮滨人、山越人、畲瑶人等,在这土地上栖身山野,繁衍生息,过着“击石取火”、“狩猎网鱼”、“刀耕火种”的生活。畲族聚居潮州凤凰山,以狩猎种茶为生,有饮茶的习惯。潮州市后来逐渐形成产茶区与畲族聚居凤凰山有密切关系。

〖Three〗、唐代,韩愈、常衮、李德裕等官员被贬来潮州。韩愈在潮州兴儒学,改民风,传播中原文化,自然也包括茶文化。常衮、李德裕皆嗜茶,自然对潮汕饮茶习俗起到传播作用。加上唐代佛教在潮州的兴起,而佛家常饮茶,久而久之,一部分潮汕人也习惯饮茶。

〖Four〗、北宋大中祥符五年(1012)知州王汉《金汉山诗》有饮茶记载,并在潮州金山南麓的摩崖石刻上留下“茶灶香龛平”的遗迹。又如宋徽宗政和八年(1118)潮知州徐璋的《送举人》诗中云:“银钩健笔挥颜书,燕阑欢伯呼酪奴。”(酪奴是茶的谑号)说明了潮州早在北宋时已形成饮茶的习俗,并在宴席间必备品茶的程序。南宋末期,赵宋君臣流亡至潮州,留下了帝昺饮凤凰茶,后被称为宋茶的传说。最少说明了凤凰山产茶的历史悠久。

好了,关于唐朝瓷器潮州和潮州有什么文玩的问题到这里结束啦,希望可以解决您的问题哈!

  • 本文内容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77788841.com/YEX6kcA35q.html
上一篇:唐朝瓷器花鸟纹
下一篇:唐朝瓷器的发展历程简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