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的一仞

唐朝的一仞

这篇文章给大家聊聊关于唐朝的一仞,以及一仞约相当于多少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哦。

本文目录

  1. 一仞约相当于多少
  2. 凉州词的仞是什么意思
  3. 一片孤城万仞山中的仞是什么意思

[One]、一仞约相当于多少

〖One〗、仞:古代的长度单位,一仞相当于七尺或八尺(约等于213厘米或264cm厘米)。

〖Two〗、该诗句出自唐代诗人王之涣所作的《凉州词二首》,全诗原文如下:

〖Three〗、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Four〗、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Five〗、单于北望拂云堆,杀马登坛祭几回。

〖Six〗、汉家天子今神武,不肯和亲归去来。

〖Seven〗、白话文释义:纵目望去,黄河渐行渐远,好像奔流在缭绕的白云中间,就在黄河上游的万仞高山之中,一座孤城玉门关耸峙在那里,显得孤峭冷寂。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杨柳曲去埋怨春光迟迟不来呢,原来玉门关一带春风是吹不到的啊!

〖Eight〗、突厥首领来到中原求和亲,北望自己的领土,看到了边界以北的拂云堆神祠,回想昔日曾经多次在此杀马登台祭祀,然后兴兵犯唐,颇有几分踌躇满志。但现在唐朝天子神武超绝,不肯与突厥和亲,此次中原之行只好无功而返。

〖Nine〗、创作背景:唐玄宗开元〖Fourteen〗、年(726年)王之涣辞官,过了15年的自由生活。《凉州词二首》当作于其辞官居家的15年期间,即开元十五年(727年)至二十九年(741年)。

〖Ten〗、《凉州词二首》其一诗的前两句描绘了西北边地广漠壮阔的风光。首句抓住自下(游)向上(游)、由近及远眺望黄河的特殊感受,描绘出“黄河远上白云间”的动人画面:汹涌澎湃波浪滔滔的黄河竟象一条丝带迤逦飞上云端。

1〖One〗、次句“一片孤城万仞山”出现了塞上孤城,这是此诗主要意象之一,属于“画卷”的主体部分。“黄河远上白云间”是它远大的背景,“万仞山”是它靠近的背景。在远川高山的反衬下,益见此城地势险要、处境孤危。第二句“孤城”意象先行引入,为下两句进一步刻划征夫的心理作好了准备。

1〖Two〗、诗起于写山川的雄阔苍凉,承以戌守者处境的孤危。第三句忽而一转,引入羌笛之声。羌笛所奏乃《折杨柳》曲调,这就引起征夫的离愁了。

1〖Three〗、而“羌笛”句不说“闻折柳”却说“怨杨柳”,造语尤妙。这就避免直接用曲调名,化板为活,且能引发更多的联想,深化诗意。征人怀着这种心情听曲,似乎笛声也在“怨杨柳”,流露的怨情是强烈的,而以“何须怨”的宽解语委婉出之,深沉含蓄,耐人寻味。这第三句以问语转出了如此浓郁的诗意,末句“春风不度玉门关”也就水到渠成。用“玉门关”一语入诗也与征人离思有关。

1〖Four〗、而组诗第二首则反映了唐朝与北方少数民族政权之间的关系,诗中牵涉到唐玄宗对待突厥问题的一些历史事件。诗中的后两句通过突厥首领心理活动的微妙变化赞颂了唐玄宗的文治武功,说明其威势足以震慑周边少数民族,对于他们的无理要求坚决按原则办事,决不肯对之妥协以求苟安。

1〖Five〗、这首诗,从侧面赞颂了唐朝在处理少数民族关系上的有理有节,借突厥首领求和亲的失望而回反映了唐朝的强大,充满了民族自豪感。

[Two]、凉州词的仞是什么意思

〖One〗、仞:古代的长度单位,一仞相当于七八尺。

〖Two〗、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Three〗、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Four〗、1.凉州词:为当时流行的一种曲子(《凉州词》)配的唱词。

〖Five〗、3.孤城:指孤零零的戍边的城堡。

〖Six〗、4.仞:古代的长度单位,一仞相当于七八尺。

〖Seven〗、6.杨柳:指一种叫《折杨柳》的歌曲。唐朝有折柳赠别的风俗。

〖Eight〗、7.度:越过。后两句是说,羌笛何必吹起《折杨柳》这种哀伤的调子,埋怨杨柳不发、春光来迟呢,要知道,春风吹不到玉门关外啊!

[Three]、一片孤城万仞山中的仞是什么意思

孤:指孤零零的。仞:古代的长度单位,一仞相当于七八尺。凉州词二首·其一朝代:唐代作者:王之涣原文: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译文:黄河好像从白云间奔流而来,玉门关孤独地耸峙在高山中。将士何须哀怨那柳树不发芽,春风根本吹不到玉门关外。

END,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

  • 本文内容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77788841.com/PtRiZ16fvb.html
上一篇:唐朝百业图
下一篇:唐朝的万贵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