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放假制度

唐朝放假制度

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以下的问题,关于唐朝放假制度,唐代冬天怎么放假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块儿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1. 唐朝士兵的作息时间
  2. 古人的休假制度
  3. 唐代冬天怎么放假

[One]、唐朝士兵的作息时间

〖One〗、唐代官员的作息时间,往往代表着唐代官方的休假制度,这是与律令最为相符的。《唐律》规定休假如下:

〖Two〗、[One]、父母住在三千里外,每隔三年有三十日的定省假(不包括旅程);父母住在五百里外,每隔五年有十五日的定省假。

〖Three〗、[Two]、儿子行冠礼时,有三天假期;如果是亲戚,则有一天。

〖Four〗、[Three]、儿女行婚礼时,有九天假期,不包括旅程;其他的近亲行婚礼,则分别有五日、三日、一日的假期。

〖Five〗、[Four]、父母亲去世,强迫解官三年;如果是军职,则为一百天。

〖Six〗、[Five]、其他的近亲去世,分别有三十日、二十日、十五日或七日的假期;如果是远亲,则分别是五日、三日或一日。

〖Seven〗、[Six]、亲身受业的老师去世,给假三天。

〖Eight〗、[Eight]、在五月有十五天的田假,在九月有十五天的授衣假。

[Two]、古人的休假制度

〖One〗、随着国家经济不断发展,人民群众对休闲度假的需要也在不断提升,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效仿欧美和日本的做法,我国陆续推出了一周双休和黄金周制度。时至今日,我们国家法定节假日总天数为11天,休息日为104天,合计116天。那么,古代历朝历代公共假期休假制度是什么样的?休假天数是多少?官员休假制度有怎样的变迁历程?带着这些疑问,本文主要是分析自秦汉以来历朝历代官员休假制度的变迁历程。

〖Two〗、秦朝及以前:没有公认的法定节假日

〖Three〗、在秦朝及以前,官员没有法定的节假日,也没有具体的休假制度,政府官员每天都要按时上班,如果遇到什么特殊情况,需要提前请假,经皇帝或相关部门的批准后,方能离开。秦时的官员请假称“告归”,告归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因疾病需要回家休养,二是身体老迈需告老还乡。

〖Four〗、两汉时期:建立完备的节假日休假制度

〖Five〗、我们所知道的关于官员休假制度的记载最早可以追溯到西汉时期,西汉时期就已经建立了比较完整的休假制度。首先是按照当时的规章制度:“吏员五日一休沐”,“休沐”即休假的意思。《史记·郑当时列传》记载,郑当时在汉景帝时期担任太子舍人一职,“每五日洗沐,常置驿马长安诸郊,存诸故人,请谢宾客,夜以继日,至其明旦,常恐不遍。”从这段记载可以看出,由于当时官员大都居住在官署的宿舍里,当时住宿条件有限,也没有办法天天回家休息。因此,朝廷就规定,各级官员可以每隔五天休息一天,各级官员可以借机回家探望一下家人,顺便洗澡休整一下,以迎接下面紧张繁重的公务。

〖Six〗、除了上边说的五日“休沐”假期外,西汉朝廷还在每年的夏至和冬至两大节日,给各级官员各放假五天,在皇帝的诞辰也放假三天。此外,汉代规定官员还可以有临时的假日,即告假,可以分为“予告”和“赐告”。予告是因为有功,国家依照法律准予休假。赐告则是病假,但是时间不能太长,一般不能超过三个月。总的来看,汉代的休假天数达到了73天,虽比不上今天的休假天数,但在当时的情况下也着实不算少了。

〖Seven〗、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官员休假制度基本沿袭了汉代做法,由于南北朝时期战乱不休,休假制度有时得不到有效地贯彻。在这段时间内,位于南方的梁朝,出现了官吏“轮休”的做法,将原来的五日休3假一天,改为每十天才休假一天。

〖Eight〗、唐朝时期:节假日名目繁多,休假天数创新高

〖Nine〗、到了唐朝时期,政府官员的休假制度进一步丰富和完善,放假的名目和种类也更加繁多,唐朝时期也是政府官员休假天数较多的时期。根据《唐六典》中的记载:“内外官吏则有假宁之节”,这一条下的注释是这样的:

〖Ten〗、“元正、冬至各给假七日,寒食通清明四日,八月十五日、夏至及腊各三日;正月七日、十五日、晦日、春秋二社、二月八日、三月三日、四月八日、五月五日、三伏日、七月七日、十五日、九月九日、十月一日、立春、春分、立秋、秋分、立夏、立冬、每旬,各一天假日。五月给田假,九月给授衣假,各十五日。”--《唐六典》

1〖One〗、从《唐六典》的记载看,到了唐朝,由于政府公务更加繁重,汉代官员享受的五日休沐假期制度被取消了,取而代之的是沿袭南朝梁朝的“旬休”做法,每旬休假一天,常规假期直接缩水一半。这一点可以从许多史料中得到佐证。如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在他的名作《滕王阁序》里提到:“……十旬休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这里指的“十旬休假”就是每十天休假一天的意思。

1〖Two〗、据王聘三《古今事务考》载:“永徽三年以天下无虞,百司务简,每至旬假许不视事,以宽百僚休沐。”从上述记载看,在唐高宗永徽三年,朝廷规定每旬官员们可以不上班视事,回家休沐一天,也就是可以每旬放假一天。

1〖Three〗、与汉代的同行相比,唐朝官员的常规假期不仅少,而且请假程序也是相当繁琐和严格。按照当时“旬休”规定,凡三品以上官员,休假前要“告假”,假期满后要到衙门销假,是谓报到。否则,就要扣发一个月的俸禄,甚至罢官。

1〖Four〗、除了常规的旬假外,唐朝还有种类丰富的节日假期。每年还有2个“黄金周”,每逢春季、冬至各休7天,清明节休4天,中秋、夏至分别休3天假,元宵节、中元节、盂兰盆节、端午节、重阳节、三伏天以及比较重要的节气日都要休假一天,这里比较夸张的是,唐朝皇室自认是老子后裔,又崇尚佛教,因此在老子诞辰和佛祖释迦摩尼诞辰日都放假一天。总的来看,唐朝官员的休假天数达到了上百天。

1〖Five〗、宋朝时期:中国古代公共假期天数比较多的朝代

1〖Six〗、宋朝时期是中国封建王朝发展的巅峰期,经济政治文化科技水平都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宋朝时期也是中国古代公共假期天数比较多的朝代,堪与现代相媲美。

1〖Seven〗、宋人庞元英所著的《文昌杂录》对北宋中前期官员休假制度有详细的介绍:“祠部休假,岁凡七十有六日:元日、寒食、冬至各七日,天庆节、上元节同;天圣节、夏至、先天节、中元节、下元节、降圣节、腊各三日;立春、人日、中和节、春分、社(春社)、清明、上巳、天祺节,立夏、端午、天贶节、初伏、中伏、立秋、七夕、末伏、社(秋社)、秋分、授衣、重阳、立冬,各一日;上中下旬各一日。……百司休务焉。

1〖Eight〗、从上述记载看,宋代的法定节假日种类繁多。主要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诸如元日、寒食、端午、重阳、腊日等传统节日,以及冬至、立春、立夏等节令;二是“天庆节”、“天圣节”、“先天节”、“降圣节”、“天贶节”这样官方设立的政治性节日。如宋太祖赵匡胤为纪念其去世的祖父,规定在其忌日放假3天。宋仁宗为纪念自己母亲章献太后的寿辰,也规定放假3天。上述两类节假日加起来有76天之多,再加上宋朝沿袭唐制,官员每个月还有三天的旬休,一年合计36天。总的来看,宋朝官员一年有112天的节假日,跟现代人享受的节假日天数差不多。

1〖Nine〗、但是,考虑到宋朝人还有一些临时性假期,如父母居住在三千里外,每隔三年有三十天的“定省日”,其间不含路程来往时间。父母居住在五百里外,则每隔五年会有十五日的“定省假”,期间不包含路程来往时间。此外,儿子行冠礼,休假三日;子女结婚,休假九日。宋朝还有一个省亲假,在每年的十二月二十日,各级衙门停止办公,也就是所谓的“封印”,回家过年,直至次年的正月二十日恢复办公,省亲假长达一个月之久。综合来看,宋朝人的节假日天数应当是自古以来中国比较多的。

20、元朝时期: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假期数量锐减

2〖One〗、公元1276年,在“崖山之变”后,蒙古人入主中原。由于蒙古人是游牧民族出身,对假期没有什么概念,也没有特别的执念,再加上元朝统治者对汉地和汉人多少持歧视政策,使得元代的节假日天数锐减。元朝的节假日只有52天:“若遇天寿(皇帝生日)、冬至,各给假二日;元正(春节)、寒食,各三日;七月十五日、十月一日、立春、重午、立秋、重[Nine]、每旬,各给假一日。”

2〖Two〗、明清时期:节假日继续大跳水,直到清朝晚期引入西方星期天休息观念,假期有所增加

2〖Three〗、元朝末年,明太祖朱元璋驱逐蒙古人定鼎中原以后,可能是因为朱元璋本人是贫苦农民出身,对安逸的休闲生活不太感兴趣,不愿意给自家打工的官员放太多假。为了更好地管理各级官员,明朝的休假制度更加严格。官方法定的节日假只剩下正旦、冬至和元宵,加起来才18天,连唐宋时期每月三天的旬假也被取消了。

2〖Four〗、据史料记载,正旦、冬至及元宵作为明朝的三大法定节日,官员们在这三个节日期间可享受休假的待遇。"凡每岁正旦节,自初一为始,文武百官放假五日。"(《明会典》)"冬至节,本日为始,放假三日"(《明会典》)"永乐七年,令元宵节,自正月十一日为始,赐百官节假十日"。(《明会典》)

2〖Five〗、也许是感觉本朝在定期休假方面对文武百官有点苛刻,在明宣宗任内,明宣宗下诏建立定期休假制度,规定给百官增设旬休,即到了每年的开端,文武百官都可以休假十日。值得注意的是,明朝所谓的旬休,是指在每年年初休十天假,比唐宋时期的每月休三天假有了明显减少,可谓是历朝历代中在休假方面最苛刻的朝代之一。总的算下来,明朝官员的休假天数只有28天,呈继续下滑态势。在大明朝为官,拜朱家天子农民本性难改所赐,不但官员俸禄为历朝历代倒数水平,休假也是如此,可谓是对官员们极不友好。

2〖Six〗、"宣德三年,上仿古君臣豫游事,每岁首,许百官旬休,选胜宴乐……又定于每年岁首旬休十日。"(《明会要》)

2〖Seven〗、公元1644年,清军入关建立清朝,在许多制度上都沿袭了明制,官员休假制度也不例外。清朝官员只在正旦、冬至及元宵分别放假五天、三天和十天,工作强度可谓是很大。不过考虑到冬至过后各地天气普遍寒冷,又距春节不太远,于是,清政府出台了“封印”制度,规定每年所有官印都要封存起来,封印的时间为每年十二月二十日,到次年正月二十再解封启用官印,在这段时间内官员无法开展公务,可以放假将正旦和元宵假期串联起来,形成一个月左右的年假。这样算下来清朝的公共假期也超过一个月。

2〖Eight〗、到了清朝晚期,特别是鸦片战争失败后清廷被迫打开国门以后,西方的星期天观念开始传入中国。“洋务运动”开展后建立的新式学堂如福州船政学堂,率先给学生放假过星期天。究其原因,是要照顾外国教师的作息习惯。随着戊戌变法的推动,各地的新式学堂陆续成立起来。由于“西学东渐”之风的盛行,一些新式学堂章程中明确规定了全校师生星期天休息的制度。当时还很少有“星期日”这个称呼,通常以房、虚、昴、星四字代替。

2〖Nine〗、“星期”首次由政府明文规定,是清政府在1902年8月15日颁布的《钦定中学堂章程》和《钦定高等学堂章程》。规定全国中等、高等学堂一律实行星期日休息制度。从1906年起,清政府中央各部也相继在星期日放假公休。民国时期继续沿袭每周休息一天的公共假期制度,并将这一范围逐步扩展到公私企业。

[Three]、唐代冬天怎么放假

〖One〗、唐玄宗(712-756年在位)时期,曾经颁布《假宁令》,规定:“元正、冬至,各给假七日。”“元正”指的就是春节,意思是说,春节和冬至分别放假七天。唐朝初期,寒食节放假三天,后来寒食节假期也增加到七天,这样,唐朝全年就有三个“黄金周”,而且高速绝对免费。

〖Two〗、《唐会要》记载了唐德宗贞元年间(779-805年)调整全国假期的情况,除将寒食节三天假期调整到七天外,还规定中秋节、腊八节、夏至、唐太宗诞辰日等一律放假三天,此外还有21个传统节日放假一天。

〖Three〗、这样看来,唐朝法定假日远远超过如今。唐朝春节七天假是按照“元正前后各三日”放的,即以大年初一为中心,初一之前与初一之后各放假三天,加上初一当天,刚好七天。也就是从腊月二十八放到正月初四,初五开始上班,这样规定似乎更合理。

〖Four〗、在唐朝,学塾也有类似于现代的“寒假”,一般腊月二十放假,正月二十开课,放假整整一个月。唐朝的官员则要辛苦些,大年初一文武百官和高级地方官必须提早上朝给皇帝拜年;地方行政长官春节期间必须在衙门值班,不能回家,家人则可以到衙门里与之团聚。

文章到此结束,如果本次分享的唐朝放假制度和唐代冬天怎么放假的问题解决了您的问题,那么我们由衷的感到高兴!

  • 本文内容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77788841.com/J00dgWL0ef.html
上一篇:唐朝放弃凉州
下一篇:唐朝政治制度作用意义